第(2/3)页 李顺开口说道。 “说详细一些。” 杨昀道。 李顺拿出连夜写好的有些,里面详细的说了科举制度改革的计划。 王海当着大臣的面,读了李顺的奏折。 李顺在里面,说出历代科举制度的弊端,文科理科混为一谈,导致中举的学子,明明在理科上优势,却得了文职的差事,埋没了人才。 在奏折中,李顺特意提到私塾的问题。 古代的私塾,是有钱人私自聘请有学问的秀才,为自己家的孩子教学,百姓没权没势,根本请不起,导致全国的私塾少之甚少。 “臣建议,由朝廷出资,从乡村到城镇,建立私塾,让所有孩子都能有书读,这样一来,可以挖掘更多的人才为国效力!” 听了李顺的详细讲解,大臣们听的心潮澎湃,之前对排斥的人,也有了松动。 “皇上,听李国公一席话,臣等茅塞顿开,臣建议,可以一试。” 上官闽作为丞相,群臣之首,他斗转变态度了,其他大臣虽然还有些犹豫,谁也没站出来反对。 “既然如此,朕决定,科举改革的事情,由李顺全权负责,府尹苏文禀,户部尚书耿浩,大学士走邹良玉协助。” 杨昀宣读了旨意。 “臣,遵旨!” “臣,遵旨!” “臣,遵旨!” 苏文禀,邹良玉和耿浩走出来接旨。 苏文禀自然是高兴的,从跟李顺后,升官发财名利双收,这次科举改革一旦事成了,他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改革第一人。 邹良玉自然没话说,杨昀之所以这么做,是给他同李顺缓和关系的机会。 唯有耿浩,心又开始滴血。 建造游乐场,开私塾,哪哪都用钱,都是伸手向他要啊,偏偏他是敢怒不敢言,毕竟,国库的银子,大多数都是李顺赚回来的。 一时间,整个安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风。 各个城市,私塾建立起来,费用也不高,百姓的孩子也可以有书念了。 这样一来,李顺又一次成为焦点,被安国百姓称颂。 “李顺,你现在的威望,可是超越朕了!” 勤政殿内,看着案上赞颂李顺功德的奏折哭笑不得,李顺不过是动动嘴,却赢得得了民心,而她才是安国的皇上好叭? “整个天下都是皇上的,百姓心里自然有数,百姓赞颂微臣,您脸上不也是有光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