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前孩子们喜欢捉蜻蜓,报纸上一次次宣传,如今大唐的孩子就是看蜻蜓飞。 吐蕃高原气候,一般的军队过去非战斗减员多……” 李易就着话题说吐蕃的战争问题,包括那里的紫外线强度高,要用护肤品,至于高压锅必须为基本。 乞力徐点点头,看向外面:“池塘的荷花开了,蜻蜓才多。” “其实在南方那边,比如山南东道,蜻蜓早就有,叫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再过几日便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李易连抄两首诗,都是杨万里的。 写西湖的是送给朋友林子方,让林子方别走,接着又写一个,出得西湖月尚残…… 全是劝的诗,让好朋友在杭州呆着,到外面就远离中央了。 那么泉眼无声惜细流这首小池的诗写的是景?他闲的? 这个是形容家族和政治的诗,泉眼无声惜细流说的是,家族的努力在暗中运作。 树阴照水爱晴柔,指有喜欢他的长辈给他遮风挡雨,不然树阴照水和晴柔有啥关系? 小荷才露尖尖角是说他刚刚展露出一点才华,接着早有蜻蜓立上头,人家早给你确定位置了。 这才是杨万里的风格,至于李易上学时学的那个翻译……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他写的这些诗,居然都能给说成是描写景色的,并且深入剖析他当时的想法。 李易小时候就知道,这个课本上的是骗人的,但答考试卷子的时候,他却差点把这个景色描写给写成散文,太美了。 没办法,你敢说毕竟西湖六月中写得是政治内容?你敢说‘行了南山却北山’不是观光看景色,而是告诉朋友别把终南捷径给浪费了? 写吧,老师一看,不错,零分。 李易也不晓得编语文、文选课本的人是真的不懂,还是装不懂? 估计是真的不懂,毕竟当时最初懂的都被弄牛棚里去了。 后来再编书,有的即便懂,也不敢说,说了就是政治问题,没毛病,写荷花的就是抒情。 关键后来的孩子,依旧得继续学‘毕竟西湖六月中’和‘泉眼无声溪细流’。 语文老师教得好认真,引导孩子们代入作者写这两首诗时候的心情,太美好了。 西湖、六月、风光、四时、接天、无穷、映日、别样。还有‘碧’和‘红’的相互衬托…… 而《小池》则是: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