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吃馍馍你想到我了-《抗战之还我河山》


    第(2/3)页

    走进简陋的小院,刘浪首先看到的就是迟大奎满脸的怒色和无奈。

    听完迟大奎愤懑的讲述,刘浪才知道为何本属渭南华阴的大光头是怎么流落到这一百多里外的潼关来了。

    原来,这都是和1928年开始的北方旱灾有关。

    这本来只是一个中国传统农家的故事。

    大光头原名叫什么他自己都已经不记得了,因为一颗从小都不怎么长头发的大光头,石大头的名号几乎贯穿他三十二年的人生。石小栓正是石大头的胞弟,因为母亲去世的早,父亲要养家,比兄长小了十几岁的石小栓自小就是石大头所带,兄弟俩感情相当深厚。

    读过学堂十六岁的石小栓初生牛犊不怕虎,独自离家去闯天下,已经二十大几的石大头只得留在家乡奉养老父。

    那知4年前的一场大灾改变了这一切。这场爆发在民国十七年席卷中国北方八省的巨灾,停留在刘浪记忆里最深的只是那个触目惊心的数字----1300万,那是个几乎达到抗日战争期间军民伤亡三分之一的数字。仅在人口不过1300万的陕西,在三年大荒中,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3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者600多万,两者合计占全省人口的70%。

    刘浪一直认为那可能只是国民政府为了获得国际救援物资编撰的数字,但透过石大头的亲口描述,刘浪才知道,当一个国家政权糜烂的时候,这个国度的子民会遭遇到怎样的惨事。

    正是由于当时的冯玉祥系统和甘肃刘育芬忙着和北方数省军阀开战,导致救援到1929年才真正开始,但已然晚矣,没多少人能撑过大半年的食物匮乏。

    石大头正是这600万流离失所者其中的一员,在安葬了饿死的父亲之后,石大头踏上了寻亲之路。结果走到潼关,差点儿被饿死时被潼关一户老夫妻所救,感念救命之恩,石大头留了下来,一边帮年老体衰的老夫妻经营着小本生意,一边打探着弟弟的消息,哪知自老夫妻相继去世石大头再度准备启程时,报纸上却传来弟弟成了抗日英雄英勇捐躯的消息,一直不肯相信的迟大奎直到今天才正式确定了这则让他悲痛万分的消息。
    第(2/3)页